七年级上数学说课课件

2024-05-18

1.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课件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的课件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各位数学老师,我们看看下面,一起阅读吧!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课件      1.  教学目标 
      1  .1地位、作用 
     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1  .2学情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
      1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1  .4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我把有理数的加法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第二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准确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
      2.  重点、难点 
      2  .1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法则).
      2  .2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加法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数学工具探索新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法则的提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的学习能力.
     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   教学过程 :
      4  .1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 生活情境 ] 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110米栏的冠军,是中国人的骄傲.从他的体育精神中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激励学生爱国、立志.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说明: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建模,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为创设下文的探索情境作一个兴奋点的刺激,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并且能够积极尝试、探索.
      4  .2体验进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由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
      [ 开放式探索 ]  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往返跑步进行训练,他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可能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条件不唯一,结果也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它的优点在于:只要理解题意,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答对至少一种正确答案;同时它的答案又分多种情况,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丢失答案,并且这种错误在别人的提醒中能马上恍然大悟.这是一道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及答案适用分类讨论、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题.在本题中,包含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有理数加法加数的几种类别(从正负性上区分),在求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从实物模拟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转化.
     教学方法:用课件帮助学生思维从“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并优化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弱势因势利导.
     预计困难:①学生直观思维理解“共跑了80米”就是在离出发点80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距离与位移的概念混淆并且教学中不宜新增概念. ②条件中的“两段”和“80米”分别对应加法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能放弃.
     处理方法:①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弱点也可能会成为他这堂课思维的亮点,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实物操作”思维方式,自己突破思维瓶颈.②在学生正确理解80米的条件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比较80与加数的绝对值、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在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③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列式子”,“列等式”,问“为什么”逐步递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试最近发展区.
     教学注意点: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开放题的探索浅尝止,不深究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剪辑学生答案尽快引出课题.
      4  .3探究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 
     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得出的学习发现组织语言,减少指示或命令性语言,争取把课堂静止或学生不理解时间减至最少.
     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
     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
     ①     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
     ②     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
     ③     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
     ④     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
     ⑤     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
     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4  .4注重反思,让学生的思维“深”下去 
      [ 反思应用1 ] 例1:计算  (-3)+(-9) ;  (-4.7)+3.9;
        [ 反思应用2 ]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设计意图:当数学知识转化为表象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与数字化.这两例都是课本例题,教学过程中现在要减少学生的表象思维,让他们尽可能习惯用法则做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
      4  .5拓展应用相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 
      [ 练习1 ] 计算15+(-22);   (-13)+(-8);
        [ 练习2 ] 用算式表示下列结果:
     ⑴ 温度由-4C上升7 C            ⑵收入7元,又支出5元
      [ 练习3 ] 火眼金睛找错误:
       练习目的:会用法则进行计算,强化技能.
      [ 教学感悟 ]  这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你印象最深的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个学习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上课过程中你或者老师还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评价是学习者反思和改进的有力手段.在评价中,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将有利于他们后续的学习.
      [ 作业布置 ]  作业方法:从A、B、C三组作业中任选3题
      A 组(基础题):课本P29习题1.3练习:第1大题
      B 组: ①请你设计一道计算题填写下空:
       ②文具店、书店和玩具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文具店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100米处,小明从书店沿街向东走了40米又接着向西走了6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 )
     A.文具店     B.玩具店    C. 文具店西边40米处   D. 玩具店西边60米处
      C 组:   ①找规律:从表1中找规律,并按规律在表2的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②           为了体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教师节这一天上午,出租车司机小王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免费接送老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出租车的行程如下(单位:千米):+15,-4,+13,-10,-12,+3,-13,-17
     ⑴如果最后一名老师送到目的地时,小王距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
     ⑵若汽车耗油量为0.4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设计意图:分层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基础水平和不同思维层次的同学的需要.A类题训练学生的定向思维,培养基本技能;B类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活性;C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在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的说明 
     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要经历一个从“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过程,这时知识才真正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我觉得,这种认知规律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并且努力实现的.
     《有理数的加法》是一堂纯粹的运算技能课,如何在这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而学生茫然无知的课上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知识的主人,有主动探索发现的权利是我备课时反复琢磨的一个主题,怎么才能把一堂传统的“教、记、练”的课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使课堂富有生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是我所追求的.我想,数学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的一种形式化过渡.
     弗兰德对师生语言互动进行分类时认为,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讲有三种交流方式:回应、中立、自发,在这堂课上,我希望学生能自发地运用语言表述他们的需要与探索,我充分设想学生的可能困难同时又充分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跳起来再沉下去,让学生思维从形式化过渡到符号化、数字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课件

2.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老师上课前须写好数学教案,因为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  教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数轴(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一个点与之对应.
   
      2.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  ,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
   
      数学中,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演示从温度计抽象成数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同时把类比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阅读课本(机器人取物),思考并讨论:
   
      机器人根据指令:它有O处出发,向西走3米到达A处,拿取物品,然后返回O处将物品放入蓝中,再向东走2米到达B处取物.
   
      师:让学生在直线上画出A、B的位置.
   
      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则向西为负,在上面的直线上标出A、B相对应的数.
   
      2.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构成一条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画一条数轴?
   
      3.数轴的画法:
   
      师生共同  总结  数轴的画法步骤:
   
      第一步:画一条直线(通常是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O,叫做原点,用这点表示数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一般取从左到右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相反的方向就是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适当地选取一条线段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也就是在0的右面取一点表示1,0与1之间的长就是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1℃占1小格的长度.)
   
      在数轴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这些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它们依次表示–1,–2,–3,„.
   
      4.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注:(1)数轴的两端是无限延伸的直线.
   
      (2)“规定”二字,是说原点的确定、正方向以及单位长度的选取,可根据人为需要而改变.
   
      举例: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5.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并不是所有位于数轴上的点都可以用有理数来表示.
   
      三、例题讲解
   
      例:课本P9
   
      说明: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的步骤
   
      (1)首先建立数轴
   
      (2)然后在数轴上找出这些数相对应的点,画上实心圆点,最后在数轴上方标注这些数.
   
      四、巩固练习
   
      借助数轴回答下列问题
   
      (1)有没有最小的正整数?有没有最大的正整数?如果有,把它指出来;
   
      (2)有没有最小的负整数?有没有最大的负整数?如果有,把它标出来.
   
      五、课堂小结:
   
      1.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是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
   
      2.画数轴时,原点的位置以及单位长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取,注意不要漏画正方向、不要漏画原点,单位长度一定要统一,数轴上数的排列顺序(尤其是负数)要正确.
   
      四、布置作业
   
      P9第1—2题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cube root)。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extraction of cube root)。
   
      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相关  文章  :
   
    1.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3.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4.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5.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